以下是定量自動包裝秤的工藝流程解析,涵蓋從物料輸入到成品輸出的全流程操作邏輯與技術要點:
一、原料供給階段
儲料倉預存:散狀物料(如顆粒、粉末或小塊固體)首先被送入帶有攪拌功能的緩沖料斗,通過低速旋轉葉片實現均勻混料,避免因重力分層導致的密度差異。部分機型配備振動器輔助下料,防止結拱堵塞。
給料控制啟動:當系統接收到啟動指令后,粗喂料門快速開啟,利用重力加速度使物料高速落入稱重容器。此階段以效率優先,短時間內完成大部分物料填充。
二、動態稱重與修正過程
雙速給料策略:初期采用大流量粗投模式迅速接近目標重量,隨后切換至精調模式,通過可控硅調節振動給料機頻率或螺旋輸送機轉速,實現微增量補給。例如,設定值為500g時,前80%用量由高速完成,剩余部分進入慢速修正階段。
實時反饋調整:負載傳感器將瞬時重量信號傳輸至PLC控制器,與預設參數進行比對計算。若檢測到超差趨勢,立即觸發反向補償機制——多料時暫停給料并輕微震動卸除冗余物料;欠料則延長細加時間直至達標。
靜態復核機制:完成動態稱重后,系統暫停所有動作,保持稱重平臺穩定3秒以上,再次確認實際重量是否落在允許誤差范圍內(通常為±0.5%)。不合格品自動轉入剔除通道返回混料環節。
異常自診斷功能:連續出現多次超限情況時,設備自動觸發故障代碼提示,可能涉及傳感器校準失效、氣壓不足或機械卡滯等問題排查。
四、包裝成型工序
夾袋定位系統:機械臂下降抓取預制袋口,真空吸盤確保袋體張緊無褶皺。對于自立袋型包裝,采用氣動脹模技術預先撐開袋腔結構。
充填同步封口:經二次校驗合格的物料通過旋轉閘閥勻速注入袋內,同時熱封裝置啟動預加熱程序。充填完成后立即執行恒溫壓合工藝,形成牢固密封線。
外觀整形處理:可選配拍打裝置消除頂部殘留空隙,配合輥輪輸送帶實現自然垂落定型,提升堆疊穩定性。
五、后續處理與數據追溯
重量復檢分揀:獨立設置的重量選別機對成品進行最終抽檢,超重/欠重產品自動分流至異常收集區。合格品進入自動噴碼環節,打印生產日期、批次號等信息。
智能倉儲對接:機器人碼垛系統根據預設算法排列貨箱,優化托盤裝載率。每包產品的稱重數據、工作時間戳及設備編號均上傳MES系統,實現全流程可追溯管理。
六、定量自動包裝秤系統維護支持模塊
模塊化快拆設計:關鍵部件如稱重傳感器、氣缸等采用插拔式接口,無需工具即可快速更換。日常清潔時重點清理線性導軌上的粉塵堆積,防止運動卡頓。
參數自適應學習:設備內置記憶功能可存儲多種物料特性曲線,下次切換產品時自動調用歷史參數組,減少人工調試時間。定期進行標準砝碼標定以確保長期穩定性。

文章來源于:上海清易智能機械有限公司,轉載請注明出處